美機MAQI,繃縫
美機MAQI,繃縫
4月25日晚,縫制設備龍頭中捷資源(002021)交出了破產重整后的首份年度答卷。
2024年年報顯示,中捷資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27.36%。盡管凈利潤同比下降97.03%至1768.47萬元,但這主要源于2023年債務重組產生的6.3億元非經常性收益。若剔除該因素,公司2024年實現扣非后凈利潤達1297.94萬元,較上年增長140.04%,近三年來首次實現扣非后凈利潤轉正。其中,中捷資源的核心子公司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表現亮眼,全年貢獻營業收入9.06億元,同比增長27.53%,營業利潤達2635.42萬元,較上年增長約130倍。
2024年是中捷資源成立30周年、上市20周年的關鍵節點,亦是其破產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在2024年的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上,中捷資源的重整案例被監管機構認定為2023年度10大投資者保護典型案例。
2024年全球縫制設備行業迎來復蘇,全國規上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9.04%。中捷資源抓住行業景氣周期,實施“全球感恩推廣計劃”,通過30周年紀念機型上市、終端大客戶開發、新興市場布局等組合拳,實現內銷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36.92%,外銷收入4.40億元,同比增長18.93%。同時,公司聚焦研發方向,重點推進23項新品開發項目,涵蓋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模板機、特種機及厚料機六大產品線。年報顯示,2024年中捷資源研發費用達3186.65萬元,同比增長14.16%。
站在重整新起點,中捷資源在年報中提出“起勢之年”的戰略規劃,要以“爆品矩陣、品牌賦能、市場破局、增量路徑”為核心戰略方向,推進2025年經營目標的實現。
在營銷層面,中捷資源計劃錨定服裝產業由我國東部向中西部、由國內向周邊國家轉移的趨勢,針對國內市場繼續優化渠道,打造標桿渠道和樣板工廠,提升市場輻射力;針對國際市場,重點加強東南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中東、非洲、中亞地區的銷售與推廣。
在產品層面,中捷資源提出打造爆品,做強主力機型,同時鞏固特種機優勢,在局部市場形成頭部效應,不斷滿足服裝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拓展厚料、差動、自動化縫制單元、縫前設備切割機、鋪布機等產品線,發揮公司智能工廠的規劃實施能力。
中捷資源表示,公司將圍繞聚焦主業、提質增效、資本優化三大方向推進改革,在聚焦主營業務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做好產品結構優化,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全力實施降本降費舉措,不斷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和效益。(厲平)
2024年年報顯示,中捷資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15億元,同比增長27.36%。盡管凈利潤同比下降97.03%至1768.47萬元,但這主要源于2023年債務重組產生的6.3億元非經常性收益。若剔除該因素,公司2024年實現扣非后凈利潤達1297.94萬元,較上年增長140.04%,近三年來首次實現扣非后凈利潤轉正。其中,中捷資源的核心子公司浙江中捷縫紉科技有限公司表現亮眼,全年貢獻營業收入9.06億元,同比增長27.53%,營業利潤達2635.42萬元,較上年增長約130倍。
2024年是中捷資源成立30周年、上市20周年的關鍵節點,亦是其破產重整計劃執行完畢后的首個完整會計年度。在2024年的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上,中捷資源的重整案例被監管機構認定為2023年度10大投資者保護典型案例。
2024年全球縫制設備行業迎來復蘇,全國規上企業營收同比增長19.04%。中捷資源抓住行業景氣周期,實施“全球感恩推廣計劃”,通過30周年紀念機型上市、終端大客戶開發、新興市場布局等組合拳,實現內銷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36.92%,外銷收入4.40億元,同比增長18.93%。同時,公司聚焦研發方向,重點推進23項新品開發項目,涵蓋平縫機、包縫機、繃縫機、模板機、特種機及厚料機六大產品線。年報顯示,2024年中捷資源研發費用達3186.65萬元,同比增長14.16%。
站在重整新起點,中捷資源在年報中提出“起勢之年”的戰略規劃,要以“爆品矩陣、品牌賦能、市場破局、增量路徑”為核心戰略方向,推進2025年經營目標的實現。
在營銷層面,中捷資源計劃錨定服裝產業由我國東部向中西部、由國內向周邊國家轉移的趨勢,針對國內市場繼續優化渠道,打造標桿渠道和樣板工廠,提升市場輻射力;針對國際市場,重點加強東南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中東、非洲、中亞地區的銷售與推廣。
在產品層面,中捷資源提出打造爆品,做強主力機型,同時鞏固特種機優勢,在局部市場形成頭部效應,不斷滿足服裝自動化、智能化的需求,拓展厚料、差動、自動化縫制單元、縫前設備切割機、鋪布機等產品線,發揮公司智能工廠的規劃實施能力。
中捷資源表示,公司將圍繞聚焦主業、提質增效、資本優化三大方向推進改革,在聚焦主營業務的基礎上,繼續努力做好產品結構優化,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全力實施降本降費舉措,不斷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和效益。(厲平)
來源:證券時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