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機MAQI,地毯機
美國加征關稅,縫機下游產業鏈承受巨壓
“對等關稅”大棒之下,作為世界加工制造重要基地的東南亞諸國,同樣也承受巨壓,具體到每個國家的情況來看:
越南作為美國服裝鞋帽最大供應國(2024年對美出口額440億美元)。關稅發布后,部分核心代工生產訂單遭遇重創,越南平陽省鞋廠堆積如山的耐克訂單從盈利20%轉為虧損30%,部分工廠被迫暫停生產,部分華資、韓資服裝廠已經排產的訂單被取消后直接停工,越南寶元鞋廠計劃裁員6000人。更為嚴重的是,自2024年開始,大量一線工人被電子制造等產業分流,如因故裁員,后續招工將雪上加霜。
柬埔寨自去年開始,吸引了大量企業落地投資建廠。關稅加增后,少數服裝廠陸續收到美國客戶取消訂單的通知,要求工廠自行承擔關稅成本。由于代工利潤率普遍不足10%,部分工廠開工率驟降至不足50%,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倒閉。此外,當地已經出現一定的勞工荒,人工成本快速上漲趨勢已箭在弦上。
紡織服裝業是巴基斯坦的支柱產業,占出口總額的57%至60.8%,美國是僅次于歐盟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國。受美國新關稅影響,個別企業后續訂單出現明顯下降,不少企業明確將暫停計劃內投資,企業擴張和技術升級計劃被迫擱置。
孟加拉國服裝對美出口額達70億美元,占孟加拉出口總額的80%。關稅大幅提高后,工廠不同幅度的進行了減產、裁員;據估算,泰國服裝出口年內預計將下降25%;緬甸相關產品主要出口歐洲、日本,沒有直接受到關稅影響,當地主要企業生產排單相對正常;印度受限于產業鏈配套不完善,盡管關稅稅率(26%)低于東南亞各國,但相關產業發展也遭受連鎖影響。
與上述國家形成對比的是,印度尼西亞中爪哇地區替代柬埔寨成為相關產業關注的投資熱點:即使美國對印尼加征32%關稅落地,但已經確認的信息是加征目錄中不包含紡織服裝類產品;此外,當地人工資源密集且低廉,目前人均月工資水平為兩千元人民幣以下。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關稅加劇了全球貿易規則的重構的不確定性,當前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對全球經濟復蘇、各國消費需求的回暖產生直接影響。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認為,美國加征關稅或將導致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總體萎縮約1%。而后續訂單的延續性和貨物交付的正?;?,成為各國產業鏈相關企業的廣泛擔憂。同時,關稅審查、延遲發貨、物流成本波動,都將進一步影響相關企業后續發展。
層層加碼之下,中美縫機貿易趨于停頓
從縫制機械行業來看,美國為中國縫制機械出口的第七大市場。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對美出口金額1.21億美元。其中,年進口多功能、手動及其他家用機1113070臺,金額3082萬美元;年進口工業縫紉機62627臺,金額1913萬美元;刺繡機17718臺,金額3180萬美元;縫前縫后設備461847臺(套),金額2546萬美元;零部件170萬公斤,金額1496萬美元。綜合協會對行業整機、刺繡機、零部件、外貿等關聯企業調研的反饋信息,受關稅影響,目前各類縫制機械產品對美直接出口幾乎全線暫停,企業保持觀望狀態,等待中美政府的后續政策;部分企業表示準備嘗試尋求南美洲轉口等渠道,優先保障正常市場需求?!艾F行稅率下,正常出口已經行不通了;現在先保持觀望,因為新的關稅框架通過對原產地規則升級和供應鏈穿透審查,使得標簽式產業轉移合規成本大幅增加,轉口是否可行,還是需要進一步觀察”。
據有著多年對美貿易經驗的金宣公司介紹,美國縫制機械市場份額主要由幾家較大的經銷商(公司)把控,其余為小散企業。關稅后,美國客戶通知暫緩發貨、暫緩進口,部分客戶直接取消了訂單,“目前能做到只有觀望和等待,尚未找到有效的應對方法”。
上工申貝對美直接出口銷售額不高,關稅影響不明顯。此外,得益于全球化布局,歐洲關稅加征比例較低,杜克普、百福等企業仍可以直接進行貿易。杰克直接對美出口產品以特種設備為主,年均銷售額在幾十萬美元左右。本輪關稅沖突,對杰克銷售并未造成影響,反倒會加速在中美洲市場的開拓進度。從其他企業看,中捷、樂江、寶宇、龍泰等企業對美直接貿易量比極小,機針、旋梭、壓腳、針板、工具類等主要生產企業未直接參與對美出口,因此均未受到關稅影響。“今年一季度,已經向美國發了50萬美元左右的貨,四月份原定是集中發貨期,趕七月份的一波銷售旺季,但是關稅出來后,所有發貨都暫停了”。為應對關稅影響,飛躍正式調高在美國亞馬遜平臺自營店的產品售價,并鼓勵其他代理商加大亞馬遜平臺的銷售,“自營店作為官方旗艦,價格調整將對歐洲、墨西哥、阿根廷等其他國家代理在線上平臺的銷售產生直接利好,有助于他們的銷量提升”。據悉,飛躍現在全球訂單充足,歐洲、南美訂單穩定,接下來將重點加大東南亞和中亞市場的開拓力度。
“已經做好的設備,跟客戶溝通后,只能全部暫停,發不出去了?!辩捗揽茊卫C類等小型刺繡設備主要針對歐美市場,受關稅影響更為直接。據了解,企業未來將以海外參展為主要手段,尋求新市場的開拓;另外,會轉變銷售方向,在國內市場進行更大力度的推廣。
大族粵銘2024年對美直接出口激光裁床類設備近1000萬美元,截止關稅變動前,一季度仍在保持正常的生產和發貨。目前,企業相關訂單的生產已經暫停,準備發貨的設備在與客戶溝通后暫時擱置,后續訂單也處于暫停狀態。為消除不利影響,企業正在通過多種渠道,拓展南美洲及其他區域市場。
主動出擊積極應對,中國企業尋求破局
美國4月2日宣布加征“普適性”關稅和“對等關稅”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呼吁國際社會共同抵制貿易霸凌,堅決維護平等互利國際貿易體系。
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進口市場,2024年累計進口紡織品、服裝、家紡、鞋類等總金額達到1499億美元,占全球總量的15%-18%。其中,2024年1-12月,我國對美國服裝出口金額361.9億美元、對美國家紡類產品出口112億美元左右。
本輪中美關稅戰,對直接對美出口的產業鏈下游企業,造成的影響進一步加深,為應對困境,企業選擇主動出擊。綜合來看,調整全球市場占比,加快對非美市場的針對性開拓;調整內外銷比例,加快構建雙循環新格局;強化技術升級和數智轉型,實現降本增效;舍棄傳統代加工模式,布局高附加值產品等等舉措,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可行路徑和選擇。
更為重要的是,為有效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國家正加快打通“出口轉內銷”政策堵點、卡點,擴內需各項政策也在加力擴圍,國內市場緩沖空間廣闊,成為重要的大后方。通過各項政策陸續出臺落地,內需市場容納效應將日益顯現,有助于拓寬對美外貿企業的周轉時間和空間。
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各大線上平臺和零售巨頭也正式宣布,將搭建內外貿一體化的線下線上聯動平臺,助力我國外貿企業開拓市場。
打鐵還需自身硬,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楊曉京指出:在3月底結束的行業“兩會”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精準定位了“優化全球布局,筑牢競爭優勢”的會議主題,旨在引領企業順勢而為,完善市場理念,調整市場戰略,豐富市場手段,大力開拓兩個市場,推動行業發展由“大而全”向“強而韌”躍升。本次中美關稅沖突,對行業及全產業鏈造成深遠影響,面對事態發展的不確定性和挑戰,全行業企業應從以下方面做好各項工作:
第一,提高站位體現責任。國務院發布《關于中美經貿關系若干問題的中方立場》白皮書,政策層面,未來根據形勢需要,降準、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已留有充分調整余地,隨時可以出臺;財政政策已明確要加大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將以超常規力度提振國內消費,加快落實既定政策,并適時出臺一批儲備政策;以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堅決穩住資本市場,穩定市場信心,相關預案政策將陸續出臺。廣大行業企業應將自身發展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堅決擁護國家決策,響應國家號召,體現行業責任。
第二,堅定信心做好應對。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3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核心CPI明顯回升,表明提振消費等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隨著超大規模市場潛力不斷釋放、穩經濟穩外貿政策接續發力,加上有充足的儲備政策工具,中國完全能夠對沖外部不利影響,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從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來看,2024年對美出口1.22億美元,占全行業比重僅為3.57%,中美關稅數次摩擦,對行業造成的影響有限且可控,我們經得起風浪,扛得住波動。作為對美出口依賴性稍高的家用縫紉機、單頭刺繡機等相關生產企業,則應早做應對、抓緊布局,通過轉口、貼牌、合資合作、產品多元化等多種方式分散風險,減少對美依賴。
第三,創新驅動新質新力。國內轉型新質生產力拉動的新增產能與海外貿易摩擦帶來的出口壓力形成矛盾,政策將通過推動新一輪產能格局優化等措施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縫制機械廣大企業應當進一步提升創新驅動新動能:一方面,堅持產品研發和自動化升級,加快落地轉化,提升科技附加值,助力下游產業數智轉型,塑造并強化“中國縫機”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全行業群策群力,加快自身數字化改造升級,加快行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第四,加快布局全球市場。中國縫企不斷加快海內外市場一體化發展,已經在全球范圍內,與200余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穩固的貿易和服務體系。2024年,全行業出口34.24億美元,同比增長18.39%。尤其是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近27%,已經占到行業的70%,展現出了強勁的需求潛力和空間。此外,協會近年來想行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積極引導、推動行業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先后組織赴南美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和重點市場國家的專項走訪、調研活動,取得顯著成效。未來,協會仍將繼續做好相關工作,助力企業出海,構建全球市場新格局。
延伸鏈接——2025年中美關稅變更時間線
2月1日,美國政府簽署行政令,于2月4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征10%關稅。
2月4日,中國宣布將于2月10日起正式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10~15%的關稅。3月3日,美國將對中國大陸商品的額外關稅從10%提高至20%。
3月4日,中國宣布將于3月10日起對美國部分產品加征10~15%的關稅。
3月12日,美國關稅措施正式生效,對所有進口至美國的鋼鐵和鋁征收25%關稅。
4月2日,美國宣布將于4月5日起對全球185個國家征收“普適性”關稅10%;將于4月9日起對180余個國家和地區征收20%~49%的額外關稅,中國對等關稅稅率為34%。
4月4日,中國宣布將于4月12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4月8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84%的關稅。
4月9日,中國對美國商品加征84%關稅。
4月10日,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對等關稅提高至125%(實際總關稅稅率為145%);對未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的國家暫停“互惠關稅”90天,稅率降至10%。
4月11日,中國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25%。
4月16日,美國宣稱對中國部分商品加征245%關稅。
4月18日,美國海關宣布于5月2日起,原產于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的商品,包括通過國際郵政網絡寄往美國的國際郵政包裹,即取消小額豁免。